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后代回乡捐赠文物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铁军精神永世不忘”。11月17日,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的儿子陈少带着家人一行再次来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看望母亲当年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一辆“满”字牌自行车,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母亲收藏的图书、证书、信件。
陈少的母亲李春华是响水县响水镇上兴村人,生于1925年3月,1940年8月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三师十旅三团团部宣传员,八旅敌训班学员,三师八旅税警大队特务连文化教员、副政治指导员,江苏盐阜区涟东纵队六连副政治指导员、指导员,盐阜区海员工会秘书、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新四军十纵队三十旅卫生部、盐阜区独立团团部、华中指挥部特务团团部、苏北军区教导团,任支书、副政治指导员、民运干事、组织干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她曾任苏北军区妇训队支部书记,志愿军五团直工股长,十五军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旅大市第二商业局总支书记,教育部生产供应局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4月离休(司局级)。
2015年母亲去世,临终前,她叮嘱儿孙们:“只要回到老家,你们都要去看望它,我的‘无声战友’,‘满’字牌自行车!”
2016年3月,陈少一行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来到盐城,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母亲收藏的1943年12月新四军第5师全体指战员《告各友军及各界同胞书》、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马搭、笔记本、以及她本人获得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等文物。
2020年9月12日,李春华的儿子陈少带儿子和外甥女一行,又一次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探视母亲的“无声战友”。
今年3月15日上午,陈少一行再次来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看望母亲从日本侵略者手中缴获的战利品——一辆极富传奇色彩的自行车。
“每次看到它,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当年缴获这辆自行车时,母亲才年仅18岁,它在,母亲还在!先辈的革命奋斗精神永远都不能忘记!”
11月17日上午,在一次来到这辆缴获的自行车前,陈少介绍说:1943年初夏的一天,侵华日军第12旅团情报士官佐田雅人,骑着自行车带着7名士兵出来搜寻情报,被母亲等新四军战士伏击。当时,他们决定趁日军只顾着抢东西的时机,把他们的子弹袋抢过来。在开枪前,母亲突然改变了主意,让他们几名战士抢子弹袋,她勇敢地冲上去抢日军的一辆自行车。
陈少说,后来这辆自行车就作为战利品,由上级分配给母亲使用,也成了她送弹药、运文件、探情报的“无声战友”。她用这辆自行车运送给养、传递情报,甚至驮运伤病员。母亲和她的“无声战友”经受了生死考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母亲战斗、工作、生活了40多年。
“小时候读书上学,我们姐妹三人都骑过这辆自行车。”陈少自豪地说,1986年,母亲将自行车郑重地捐赠给了家乡盐城新四军纪念馆。2012年这辆自行车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它不仅见证了李春华的革命岁月,也成为日军侵华的铁证。
据新四军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1988年,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日方出资人佐田雅志的父亲佐田雅仁,来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这辆自行车引起了他的注意。站在车前,他左看右看,然后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找到了一行数字与自行车上的钢印号码核对:“120424”,数字完全一致。他惊喜地叫起来“这车是我的,这车是我的!”他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询问了车的来历,还找到了馆长,请求用世界上最好的车来交换,李春华听说了这件事后坚定地说:“这是我们的战利品不能换,给再好的轿车都不换!”
听到这里,陈少和现场参观的人都笑了,这笑声里饱含着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之情。穿越时光隧道,拂去岁月尘埃,满洲自行车时代的历史,虽然在中华全民族的抗日烽火中逝去,但我们却不能忘却那个年代曾有过的流血,牺牲,哭诉和呐喊。
当天上午,陈少一行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了母亲收藏的图书、证书、信件共九十六件,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朱卓向陈少颁发了捐赠证书。
(周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