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娱乐 |财经 |科技 |军事 |体育 |游戏 |健康 |汽车

申言 | 来了那么多诺奖得主,上海何时能出自己的“诺奖级”大家?

2019-10-30 12:04:08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字体:

摘要:基础研究不会立竿见影,不能简单计算投入产出比。对此,我们的眼光要放远、胸怀要更宽,既要有登临绝顶的雄心,更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再度举办,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云集上海。喜迎高朋的同时,许多人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上海也能涌现更多“诺奖级”的成果、“诺奖级”的大家。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产生“诺奖级”成果和人才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要真正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极为重要的是在基础研究上花更大功夫。

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史已经证明,没有基础学科“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起飞跳跃”。所谓策源,首先要“策”的就是基础之“源”。综观那些原始创新能力强、掌握顶尖技术、不断涌现前沿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都对基础研究重视有加。

基础研究不会立竿见影,不能简单计算投入产出比。对此,我们的眼光要放远、胸怀要更宽,既要有登临绝顶的雄心,更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要立足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展一些前瞻性、储备性的战略研究,并保持足够的耐心、毅力,甘于几十年磨一剑。

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年轻学者,要提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和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保障,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人在前沿领域敢于闯“无人区”、坐得住“冷板凳”。

基础研究,需要投入,但投入不光是数量的问题,更有一个结构和质量的问题。基础研究投入不是“独角戏”。别国经验和我国实际都告诉我们,高质量的投入应当调动包括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和社会机构在内的多方积极性,特别是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并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关键技术、引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重点发力,既做大投入增量,更优化投入质量,不断把创新之基打厚实。

免责声明:法制期刊网(www.fzqkw.com)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期刊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徐州视窗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新闻
  • 娱乐
  • 电影
  • 电视

猜你喜欢

法制期刊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