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娱乐 |财经 |科技 |军事 |体育 |游戏 |健康 |汽车

纳米中药将改写人类抗病毒史——访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实验室创始人

2020-03-11 16:20:34 来源:网络     点击: 字体:

(被媒体称为“两米”(稻米、纳米)国际名师袁隆平(右)、张阳德(左)2019年在海南)

新冠病毒让全球恐慌,这是因为没有特效药。

看似强大,能够上天入地的人类,在这细小的新冠病毒面前却显得如此的脆弱。因此,有人说病毒就是地球的免疫系统,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为什么人类对病毒束手无策?我找到了乌克兰国家医学外籍院士、2003年中国科技部聘任的“863”专家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主题管理首席科学家张阳德。

张阳德院士2003年创建了“中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当时也是全球首个纳米生物技术实验室。因此,张阳德院士毫无疑问是创始人,对抗击病毒自然有独特的见解和化解的思路。

他说:人类之所以对这个新冠病毒毫无办法,是因为这个病毒的尺度只有几十个纳米(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1),而全球制造的所有疾病药物颗粒,粒径都在几百纳米尺度,药物如同篮球,钻不进乒乓球大的病毒,无法发挥效用。

既然药物对病毒无法发挥效用,那么人类的抗病毒历史就只能采用最古老、最简单的隔离方式。

如果要改变人类的抗病毒方式,我们还得从哲学谈起,因为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当年毛主席和物理学家钱三强讨论“物质无限可分”,也是源于哲学的理论。

作为著名医学家、发明家、教育家的张阳德院士,谈医论道当然没有离开哲学。

他说:中医的基本理论源于中华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制化的朴素哲学。依照这一哲学思想,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并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是啊!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病毒是一种物质,意味着病毒有克制它的天敌。

自从有人类以来,病毒就和人类并存在这个星球上,既对立又统一,就如同矛和盾的关系,历史上发生的多次瘟疫,实际就是病毒在克制人类,也就是矛在攻击盾。但不管哪次的瘟疫如何样的惨烈,总会有人幸存下来,这正说明人类和病毒是这个星球上的统一体。

病毒和人类每一次激斗后,幸存下来的人,其免疫系统增加了抗体,而病毒一方则在不断变异,双方又在为下次角斗进行准备。这就犹如古代的矛和盾,双方经不断的斗争演化,升级为现在的导弹和反导弹天穹系统一样。

人类在和病毒的不断斗争中,研究的疫苗,其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将人体的盾牌——免疫系统升级,而攻击病毒的矛却一直没有找到。

那么,能不能够找到攻击病毒的“矛”呢?依据中华传统文化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理论,肯定是能够找到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魏于全教授(左一),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右一),看望中国国家“863”计划纳米生物技术主题管理首席科学家、国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战略专家委员会生物医药组组长,现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主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常务理事,乌克兰国家医学外籍院士张阳德教授(中))

早在2003年,张阳德院士在创建中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时就有一个研究规划:他和他的的研究团队将用3年时间,完成中药“细辛”纳米化片剂的抗流感病毒临床应用。

所谓“细辛”就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细辛》。“细辛”在祖国传统医学的三大宝典中,《伤寒论》有5处应用,《金匮要略》有13处应用,《温病条辨》有3处应用。

“细辛”的药理依据就是其含有挥发油以及黄酮甙等成分,能够①镇静镇痛;②散寒祛风解热;③抗病毒抗菌;④祛痰平喘。

那么中华传统医学的药物如何将其变成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也就是变成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几十纳米尺度呢?

张阳德院士介绍道:国外纳米研究发现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材料,其制成几十纳米尺度以后,就失去原来的属性,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单硬度增加了若千倍。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如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 、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将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由于我们已有几十项纳米生物技术专利成果的研究经验,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将用①机械粉碎法、②微射流法、③微波法,将中药材料纳米化,用于研制“细辛”片剂。

张阳德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细辛”片剂具有:①全天然、全成份;②常温下制备的纳米颗粒;③颗粒尺度50nm左右,达到全破壁;④采用纳米固体分散技术,保持细辛溶出度而具有速效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⑤将应用现代的纳米包合技术,使其成为可缓释中药,而具有长效特征;⑥采用定向分布的靶向特征;⑦以溶出度来决定使用量,并压制成常用剂量的片剂;⑧以X线广角衍射图谱(指纹图谱)作识别标签及国际通行证;⑨卫生标准方面达到可直接用水送服的标准。

为了开展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张阳德院士早在1995年就招收了全球首位纳米生物技术学博士研究生。

1999年,全球首位纳米生物技术学博士龚连生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磁性阿霉素白蛋白微球治疗肝癌的研究》(龚连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阳德院士注重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2016年创作当代“三字经”“弟子规”——《益学》)

这次新冠病毒的出现,张阳德院士焦急万分,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大用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抗击病毒的力度,他将重启研制纳米化中药,以求改变世界抗病毒的历史。

我真诚希望张阳德院士能够借助这次全世界空前重视抗病毒之契机,尽快用纳米生物技术研制中药“细辛”片,抗击病毒,改写世界抗病毒史。

这次新冠肺炎,张阳德院士为主席的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已经将其在中国推广运用3年多的,全球独一无二的,无药物纳米生物信号细胞修复高新技术发明设备——NanoVi™(纳米威)捐赠到了武汉疫区。使用该仪器的医疗队员,已经做到了“零感染病毒”。

(本文作者张坚(左)和张阳德院士(中))

这个NanoVi(纳米威),是用纳米生物技术模拟人体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信号,修复蛋白质、DNA、线粒体,既适合在专业机构使用也适合在家里使用。(张坚)

免责声明:法制期刊网(www.fzqkw.com)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期刊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徐州视窗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新闻
  • 娱乐
  • 电影
  • 电视

猜你喜欢

法制期刊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