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娱乐 |财经 |科技 |军事 |体育 |游戏 |健康 |汽车

河内城铁,中国承包施工,法国评估是国际标准,越南人开不起来

2019-12-02 15:49:59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字体:

继续是河内城铁:吉灵-河东的系列报道。

河内铁路公司总经理Vu Hong Truong确认,根据法国顾问的意见,尽管吉灵-河东城铁使用中国施工方和中国技术,但它的技术标准达到欧洲和世界的水平。

法国专家的意见,给中铁6局吃了一颗定心丸。

11月29日上午,Vu Hong Truong先生在2019年交通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法国顾问目前正在进行该铁路路线的安全认证程序。法国专家初步认定,中国承包商建设的河内城铁,在运行,维护,列车运故障排除等方面都符合国际标准。

Vu Hong Truong先生说:吉灵-河东铁路按照世界标准运营和管维,确保了该条铁路的安全运行标准非常高。因为这些标准已经在铁路交通系统发达的国家得到了长期的验证,证明其标准的准确性。

他申明,吉灵-河东铁路线预计将于2019年底投入商业运营。河内地铁公司将在交通运输部完成项目全部验收之后接管,对其运营。在此之前,有必要确保铁路运行绝对安全。

据他介绍,在对整个铁路系统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基本上越南人员已经完成了该段铁路的运营接管,熟悉了运营工作,目前外国专家至少旁观指导。

他补充说道:开始的时候确实担心,因为这是越南首条地铁。但是在试运行过程中已经证明了越南工人和管理人员已经满足全部接管运营的要求。

据他介绍,吉灵-河东是越南第一条城铁,因而管理经验有限。尽管已经进行了人力资源培训,但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为确保安全,目前在投入运营前聘请了外国专家来监督操作和培训移交运维技术。

为给铁路线的运营做准备,河内地铁公司已培训了近1000名员工。但是,由于项目运营的延迟,在过去的一年中,多达28%的受培训人员中途辞职。

到目前为止,吉灵-河东铁路项目已经完成了99%的项目,但由于某些原因仍无法投入商业运营。转移到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达到了约99%,安装量达到了设备数量的97%。调试运营也多达一年有余。

据交通运输部称,造成延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项目竣工文件进行交付商业运营。交通部继续要求中国总承包商按照已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文件提供有关资料,以满足法国ACT咨询公司提出的评估铁路运行安全的要求。

河内国会代表团认定:我们知道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已经完成了99%,但最关键的一步是与安全审核有关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如果未得到安全验证,则项目投运仍会一直在等待中。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报告,关键问题是因为中国承包商未能提供列车车厢和相关配套设备从出厂到建筑项目工地的安全证明文件。因此,我们需要聘请第三方国际安全检查机构进行安全认证。

越南交通部已向阮春福总理,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大使馆报告了困难和障碍,以推动解决项目遗留问题, 使项目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运营。

越通社援引河内市国会代表团的报告,认为吉灵-河东城铁项目落后于计划,增加投资额,主要负责是总包商中铁六局。此外,铁路项目管理委员会是投资方的代表,对技术设计和成本估算的管理,项目有关各项行政手续的审批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交通部以及提供咨询意见的相关部委,对项目管理和批准负有责任。河内市人民委员会需对项目征地补偿的拖延和缓慢负有责任。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在谈到吉灵-河东城铁时,说:城铁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在这一点上,省委书记承认了河内市政府的错误,他愿意承担责任。

他补充说:如果河内没有地铁,光靠空中轻轨(吉灵-河东城铁)没有办法解决河内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当然,导致这个项目一直拖延至今的一些机制,体制和法律法规相关的问题,目前仍亟待改革解决。

看来,问题不在表面,也不只是一个问题,这是结构性问题。

前不久,阮春福总理主持会议指出,责成交通部尽快配合各机构落实和解决项目遗留问题,在没有明确城铁运行绝对安全之前需再三衡量商业投运。所有涉及到项目的违规都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免责声明:法制期刊网(www.fzqkw.com)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期刊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徐州视窗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新闻
  • 娱乐
  • 电影
  • 电视

猜你喜欢

法制期刊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